上海硅酸盐所举办第三十三期“东生讲坛”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作报告
文章来源: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0-12-02 | 【】 【】
12月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嘉定园区g楼3楼报告厅举办第三十三期“东生讲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作为主讲嘉宾,为上海硅酸盐所200余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为“创新生物材料:支撑人类医疗方式变革”的学术报告。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副所长吴成铁等出席讲坛。讲坛由吴成铁主持。吴成铁代表上海硅酸盐所向刘昌胜院士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讲坛设立的相关背景和刘昌胜院士的科研经历。
刘昌胜院士从“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一代材料,一代治疗技术”着手,在报告中指出,高性能生物医用材料已成为我国的“卡脖子”技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部署,生物材料更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刘昌胜院士以从古至今生物材料促使医疗方式的变革为例,强调医用生物材料的进步是助力临床治疗技术实际应用的关键核心。刘昌胜院士以丰富的实际应用案例来阐释生物材料对我国生命健康领域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勉励科技工作者既要解决现实问题,更要解决潜在问题。他认为,生物材料的创新发展方向是活性化、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和易操作化,并提出了“材料生物学”新概念。他倡议,研究材料对生命过程的动态调控,思考如何在未来不被“卡脖子”,是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报告会后,宋力昕代表上海硅酸盐所向刘昌胜院士颁发纪念证书。刘昌胜院士为“东生讲坛”第三十三期讲座签名留念。
刘昌胜,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八届全委会委员,国家“纳米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国际合作学部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刘昌胜院士长期从事生物材料研究,发展了多种活性骨修复材料以及生长因子制备和材料活化新技术;在国内率先研制出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并获此类产品首张注册证,并实现临床广泛应用。申请发明专利7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5项(美国授权专利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9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教材)4本。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排第一),何梁何利基金创新奖,上海市青年杰出贡献奖等,以及国际生物材料学会联合会会士(fellow)、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 (fellow)、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作报告
宋力昕代表上海硅酸盐所向刘昌胜院士赠送证书
刘昌胜院士签名留念
吴成铁主持讲坛
交流提问现场
讲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