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城市土壤生态系统中原生生物同质化方面取得进展
文章来源:城市环境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4-07-15 | 【】 【】
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对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构成重大威胁。然而,我们关于不同生物类群的同质化程度的差异及其驱动机制仍然不清楚,特别是在城市及其周边土壤系统中。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院士团队城市土壤生态研究组edna条形码技术,全面调查了中国亚热带和温带区域13个城市中不同土地利用(森林、城郊农田、居民区和公园)下的土壤,揭示了土壤原生生物及其猎物(细菌、真菌)和宿主(中大型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不同功能类群的生物同质化程度差异很大,对人类用地系统定殖能力较高的类群呈现更强的同质化,符合“homogenization-heterogenization continuum”的假设。/广适种的增多是同质化的主要原因,这种增加虽减轻了土地利用对局部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但增加了功能多样性丧失的风险。除了定殖能力外,猎物/宿主群落的同质化也对土壤原生生物的生物同质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成果以colonization ability and uniform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determine biological homogenization of soil protists in human land-use systems为题,发表于环境生态学期刊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李志鹏博士后和上官华媛博士研究生为共同第一作者,孙新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同时,德国哥廷根大学stefan scheu教授、北京大学朱彪研究员、yuri mazei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杨小茹研究员共同参与和指导了本项工作。本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nsfc-unep、创新群体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未来伙伴计划项目等资助。
人类土地利用系统中定殖能力和资源–环境均质化决定土壤原生生物群落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