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 insight︱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合作开发尼帕病毒广谱疫苗
文章来源: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3-12-12 | 【】 【】
12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蓝佳明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单超、袁志明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sandra chiu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jci insight发表了题为vaccines based on the fusion protein consensus sequence protect syrian hamsters from nipah virus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尼帕病毒多个毒株的consensus序列,基于这一序列设计的尼帕病毒疫苗有望进一步开发为尼帕病毒广谱疫苗。
尼帕病毒是副粘病毒科亨尼帕病毒属的单负链rna病毒,蝙蝠为其自然宿主,可经猪、马等中间宿主间接传播给人,也可直接感染人类,导致神经系统和/或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达40-70%。由于其传播容易、发病迅速、症状严重、病死率高,且缺乏特异性的防控措施,尼帕病毒被列为c类优先病原体和生物安全4级(bsl-4)病原体;它也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优先关注的十大感染性疾病之一,研发有效的尼帕病毒疫苗对预防该病毒引起的感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尼帕病毒包膜上有f和g两种糖蛋白,两者均可诱导高效中和抗体产生,常被单独或联合用于尼帕病毒疫苗的靶抗原。目前,科学家已鉴定出尼帕病毒多个毒株,其中包括马来西亚(niv-m)和孟加拉国(niv-b)两个代表性毒株,它们在传播途径、感染引起的症状和病死率中均有显著差别。本研究通过对genbank上公布的尼帕病毒序列进行深入研究,针对f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了一个潜在预防不同尼帕病毒株感染的consensus序列。随后将该序列分别插入黑猩猩腺病毒载体和质粒pvax1载体中,开发了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adc68-f和dna疫苗pvax1-f。动物试验结果表明,adc68-f、pvax1-f单独或联合使用(pvax1-f/adc68-f)后,均可在小鼠体内诱导快速和高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疫苗免疫金黄地鼠后,分别用致死量niv-m和niv-b感染,发现接种疫苗组地鼠至感染后21天均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肺、脑和脾脏等组织均未测到病毒和核酸(图1)。这些结果表明,基于f蛋白consensus序列设计的尼帕病毒疫苗对代表性的尼帕病毒毒株提供了完全保护,有潜力进一步开发为尼帕病毒广谱疫苗。
图1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尼帕病毒疫苗完全保护金黄地鼠免受致死量尼帕病毒感染
蓝佳明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单超研究员、袁志明研究员、姚艳丰高级实验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sandra chiu教授为该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感谢天津医科大学周东明教授提供adc68质粒载体。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实验动物专项、中国科学院先导b专项等项目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蓝佳明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尼帕病毒、埃博拉病毒、新冠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高生物安全等级病毒的疫苗研发工作。本研究是继2023年11月4日蓝佳明与武汉病毒研究所单超、袁志明团队合作在npj vaccines发表题为both chimpanzee adenovirus-vectored and dna vaccines induced long-term immunity against nipah virus infection的科研论文之后,两团队再次紧密合作,推进尼帕病毒疫苗研发的另一力作。
文章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91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