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应用于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感融合实验-j9九游会登录入口

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应用于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感融合实验

文章来源: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2-05-04  |  【】 【】

  

  近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超导单光子探测器成功应用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刘洋等合作实现的一套融合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感的实验系统。该实验在完成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的同时,实现了658公里远距离光纤传感,定位精度达到1公里,大幅突破了传统光纤振动传感技术的距离难以超过100公里的限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aps)下属网站“physics”报道。 

  光纤振动传感以光纤作为传感器进行振动感知,通过利用单根光纤同时实现振动监测和信号传输,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结构简单、分布均匀等优点,在结构健康监测、油气管道泄漏监测、周界防护和地震监测等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当前,光纤振动传感多使用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其传感距离被限制在100公里以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挑战是如何克服距离限制,实现远距离的光纤振动传感。 

    量子密钥分发(qkd)则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结合“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可以实现无条件安全的保密通信。因为其重要的现实意义,qkd一直是过去几十年来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2018年提出的tf-qkd协议,可以突破qkd成码率的线性界限,被认为是实现超远距离光纤qkd的最优方案。然而,tf-qkd技术要求相当苛刻,需要两个远程独立激光器的单光子干涉,光源频率微小的偏差以及光纤链路任何波动都会积累相位噪声而降低单光子干涉的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沿光纤链路的声音、振动等噪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tf-qkd实验过程中需要实时探测环境噪声引起的光纤相位变化,并对其进行实时或数据后处理补偿。一般来说,这些相位变化的信息在qkd实验结束后会被丢弃。但事实上,这些“冗余”信息反映了光纤中透射光的实时相位变化,可能来源于沿光纤链路的振动扰动或者温度漂移。通过分析这些相位变化信息,再结合振动的一些特性,即可获得振动信息并进行定位,从而实现超远距离光纤振动传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研究组基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提出的“发”或“不发送”tf-qkd(sns-tf-qkd)协议,利用时频传输等关键技术精确控制两台独立激光器的频率,与中国科大陈旸和赵东锋合作,利用附加相位参考光来估算光纤的相对相位快速漂移,恢复了加载在光纤信道上的人工可控振源产生的外部扰动,结合超导电子实验室尤立星、李浩团队研制的高计数率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最终实现了658公里的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感,对链路上人工振源的扰动位置进行了定位,精度优于1公里。 

  上述研究成果表明,tf-qkd网络架构不仅能够实现超长距离分发安全密钥,同也能应用于超长距离振动传感,实现广域量子通信网和光纤传感网的融合。 

  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 

网站地图